企业文化

[亚洲欧美乱图片欧美小说专区]腾讯滨海大厦室内设计案例

  • by: 亚洲欧美乱图片欧美小说专区
  • 2022-11-22

大家好今天来介绍的问题,亚洲欧美乱图片欧美小说专区,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,来看看吧。

腾讯全球总部亮相:斥资370亿为员工买下一座岛

文章目录列表:

腾讯全球总部亮相:斥资370亿为员工买下一座岛

腾讯,又要盖楼了。


说实话,大厂盖楼不算什么新鲜事,腾讯也一直被人们称为“盖楼狂魔”。


只不过,这次腾讯把总部地址搬出了南山区,进入了深圳大铲湾。


据媒体透露,腾讯大铲湾总部, 斥资 370 亿元,总建筑面积 200 万平方米,将容纳 8-10 万名员工!


建好之后,这里将成为腾讯全球总部。




01#

这个总部

也太大了吧


其实在前年的时候,就有消息称:


腾讯花巨资,拿出年度近十分之一的利润,花 85.2 亿元买下深圳前海西北侧的一个岛——面积 1.3 平方公里大铲湾港。


于是,鹅厂成了大铲湾的岛主,这块土地也被网民们亲切地称之为: 企鹅岛


最近“企鹅岛”的真面目真实浮出水面,网友们看了“企鹅岛”后的第一感觉,都表示:真大!


大到什么程度?


据官方披露出来的数据来看:


开发规模 200 万平方米,其中研发用房 150 万平方米、宿舍 19 万平方米、商业用房 14 万平方米(含 6 万平方米会议中心及 4 万平方米酒店)、 科技 展览馆 0.5 万平方米、数据及智慧控制中心 0.3 万平方米、片区汇聚机房 0.06 万平方米... ...


这个将来的腾讯总部,几乎把半个岛都将囊括在内,总面积达到 130 万平方米。


如果要换算一下的话,其用地规模是 腾讯大厦、腾讯滨海大厦和腾讯前海大厦(在建中)加起来的 16 倍!


在这里,将会有 8-10 万腾讯员工一起办公与生活,其中主要包含办公区、员工公寓、商业单元、公共设施、学校和会议中心等设施。


总之,要在这里建大厦的话,可就不再是几座了,保守也得上两位数。




02#

网络城市

藏有很多细节


腾讯对“企鹅岛”的定义是: 「互联网+」未来 科技 城


从名字就能看得出来,很有互联网大厂的感受。


设计主题为“网络城市”,这个主题出自前一幢腾讯大楼“腾讯滨海大厦”的设计公司—— NBBJ 之手。


这座由巨无霸企业牵头的“网络城市”,目前规划引入腾讯广告、腾讯云、互联网+医疗、前沿 科技 等 7 大产业将进驻,形成 “六基地一平台”


在“网络城市”中,包含有办公区、员工公寓、商业单元、公共设施、学校(9年一贯制中小学及高中)和会议中心,并表示在建成后会对所有市民开放。


在这个主题下,还有一些令人眼前一亮的点。


比如其中的 「智慧交通」 ,即通过空间分层,把人与交通工具分布在不同层级,让人能同时看到海景和园区景观。


还将采用自动驾驶、车路协同、自动泊车、动态车道及路权分配这些先进技术,让园区交通更有效率、更安全。


图源:NBBJ


又或者 「可持续发展」 理念,也是一大亮点。


据悉,总部建成后,会形成一个自给自足的有机生态系统,在建筑屋顶有光伏太阳能板发电,在园区内有水收集系统,管理地表水流,实现持续发展。


所以,这个“企鹅岛”不止大,而且功能全面,能满足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各方面需求。


之后能去这里工作的鹅厂员工们,太让人羡慕了。


图源:NBBJ



03#

为什么

腾讯一直在盖楼?


很多人会纳闷,腾讯为什么一直在盖楼?


最直接的原因是: 人多了,地方不够用。


2019 年,腾讯在深圳的员工总数大约有 3.8 万人,办公面积约 70 万平方米,其中除了自有的物业面积 33 万平方米外,剩下的 37 万平方米全都是租赁来的。


也就是说,腾讯给员工发了工资之后,还要交场地费、物业费等等一连串租赁导致的非必要费用,这种情况,随着人员不断增多,将越来越夸张。


而与租赁相比,人员增长导致的办公面积短缺才更关键。


据腾讯自己估算,员工人数每年将增长 13% ,未来 7 年总人数将达到约 12.7 万人,按人均 20 平方米的办公面积来算,得 178 万平方米才行。


减去自有物业腾讯大厦、滨海大厦计 33 万平方米,还有目前在建的前海大厦 15 万平方米, 未来办公面积缺口将达到 130 万平方米


所以,让工作的基础设施,跟上人员增长的速度,就是腾讯不断盖楼的直接原因。


这次建设的全球总部,不仅可以安置 8-10 万名员工,并且将能提供更高品质的工作和生活体验,提高员工归属感和忠诚度,吸引和留住更多优秀人才。


事实告诉我们,这招的确很香。


最后,听腾讯员工透露,最近腾讯内网已经在对新总部进行征名了,目前投票第一位的叫: 鹅城


你觉得这个名字怎么样?

腾讯滨海大厦的介绍

腾讯滨海大厦(Tencent Building of Binhai)位于深圳南山区科技园内、后海大道与滨海大道的交汇处12,总投资18.0145亿元1,年度投资1亿元,占地面积18650平方米,建筑面积约35万平米,其主要建设动漫游戏、移动互联网及搜索中心等设施,建成后将成为腾讯动漫游戏及移动互联网的研发基地,建设年限为2011年至2016年。其将作为腾讯即将启用的全球总部基地,于2015年2月5日封顶,这座体现着未来感和科技范的大楼,预计将在2017年迎来腾讯员工的正式入驻,被视为深圳新的科技地标2。腾讯滨海大厦包括一座248米高50层楼的南塔楼,一座194米高41层楼的北塔楼和三条连接两座塔楼并在内部设置共享配套设施的“连接层”。腾讯滨海大厦相当于3个腾讯大厦,占地面积18650平米,由南北两座塔楼组成。塔楼间3道连体分别位于3至6层,21至26层和34至38层。两塔楼间相互连接,象征着因特网各个遥远角落的连通,以一种更富有效率的方式将腾讯公司员工连接在一起。在业内看来,这种巧妙的建筑结构也与马化腾提出的“腾讯未来要做连接器”的理念形成呼应。在安全方面,腾讯亦对建筑的周边环境及自然条件进行了详细的勘察、计算与评估,通过精心的设计,让建筑规避了可能出现的安全与环境风险。其防水及防火安全等级均达到一级,结构安全等级亦达到二级,抗震设防烈度则达到了7度。

总投资370亿!腾讯全球总部“企鹅岛”终于来了

6月毕业季,告别了相处几年的同学和校园,大学生即将有个全新的身份:打工人。

除了考公考研党,应届的小伙伴们应该都陆续出来实习工作了。

虽说工作996,但互联网大厂还是受到不少年轻人的青睐,小雷一些朋友就投入大厂的怀抱。

用他们的话说,「累是累了点,好歹投入和收入成正比,工资还是挺满意的」。

经常关注大厂消息的小伙伴,最近一定也注意到这个新闻了。

近日,深圳西部滨海、毗邻前海湾的大铲湾港区一带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中。

原因无他,互联网大厂腾讯正在建造自家的全球总部。

这全球总部名字听起来也很「高大上」,美名曰“互联网 +”未来 科技 城。

对于腾讯来说,「盖楼」,特别是「盖大楼」,那都不算啥新鲜事儿了。

早在09年,腾讯就已经在深圳南山区深南大道建成了腾讯大厦总部。

过了几年,腾讯又在后海旁建成腾讯滨海大厦总部,腾讯滨海大厦更是相当于3个腾讯大厦。

前面两栋大厦都在深圳南山区,这次腾讯想离开南山区另寻宝地,大铲湾就成了落脚首选。

从去年9月开始,就不断传出「企鹅岛」开工的小道消息,不过腾讯一直没出面证实。

最近终于有可靠消息传来,「企鹅岛」总算是正式开工啦!

(图源:南方+)

官方披露,投资额318.9亿元的腾讯「企鹅岛」,用地面积80.9万平方米,开发规模200万平方米,其中研发用房150万平方米、宿舍19万平方米、商业用房14万平方米(含6万平方米会议中心及4万平方米酒店)、 科技 展览馆0.5万平方米、数据及智慧控制中心0.3万平方米、片区汇聚机房0.06万平方米。

这次「企鹅岛」的规模比前面两栋大厦可大多了。

用地规模是腾讯大厦、腾讯滨海大厦和腾讯前海大厦(在建中)加起来的16倍,形状和规模则是和曼哈顿中城差不多。

(曼哈顿中城)

前年10月,腾讯对大铲湾的用地计划,就已经被深圳本地官媒提前曝光了。

我们可以看到,「互联网+」未来 科技 城这个名号当时就提出来了。

前有杭州阿里巴巴未来 科技 城,后有深圳「互联网+」未来 科技 城。

要说腾讯没有一点针对阿里巴巴的意图,小雷还真不信。

(阿里巴巴未来 科技 城示意图 图源:住在杭州网)

到了去年11月,腾讯大手笔一口气拿出十分之一的利润,花了85.2亿元买下1.3平方公里地块。

大铲湾港正式变「企鹅岛」,腾讯摇身一变成了「岛主」。

小雷注意嚯,「企鹅岛」项目的建设周期不算长,一共分两期建设。

一期建设项目,计划在2024年12月竣工,二期计划2026年11月竣工。

也就是说,在未来5年内,腾讯将多出腾讯前海大厦和「企鹅岛」这两个重量级办公用地。

「盖楼狂魔」果然名不虚传啊。

大家都知道,深圳寸土寸金,盖一栋楼不便宜,更不用说腾讯盖的这些大楼了。

辣么,腾讯盖那么多楼干嘛呢,难不成想进军房地产业吗?

其实,按腾讯的说法,就是员工越来越多,办公场地太少,不够用了。

19年时,腾讯在深圳市大约有38000名员工,办公面积约70万平方米,其中自有的物业面积33万平方米,租赁的面积37万平方米。

根据腾讯自己的预测,员工人数按每年增长13%,未来7年人数将达到约89000人。

这加起来127000人的办公面积,按人均20平方米来算,得178万平方米才行。

减去自有物业腾讯大厦、滨海大厦计33万平方米,还有目前在建前海大厦15万平方米,还得130万平方米办公面积才满足需求。

所以,这几年为了解决办公场地的问题,腾讯一直在深圳买地准备盖楼。

说完腾讯盖楼的原因,我们来看看「企鹅岛」长啥样。

买下大铲湾后,下一步就要开始忙活「企鹅岛」的设计方案了。

腾讯的影响力不容小觑啊,全球招标后,吸引了不少国际知名设计行。

NBBJ、MVRDV、SHL等设计公司八仙过海各显神通。

最终,花落NBBJ公司,NBBJ给出的设计方案主题是「网络城市」。

腾讯似乎是很吃NBBJ这一套,因为这已经不是他俩第一次合作了。

18年时,已经投入使用的腾讯滨海大厦就是NBBJ设计的。

(图源:NBBJ)

「网络城市」,听起来有种「赛博朋克」的feel~

NBBJ公司的设计方案是这样的。

受到互联网分布式网络的启发,「网络城市」致力于打造中国首个以人性生活为本、互联互通的有机大都会生态系统,旨在打造中国首个互联互通企业园区,或将成为未来城市建设的的全球样本。

小雷挑几个有意思的亮点和大家说说。

首先就是「智慧交通」。

具体就是通过空间分层,把人与交通工具分布在不同层级,让我们能看到海景和园区景观。

还将采用自动驾驶、车路协同、自动泊车、动态车道及路权分配这些先进技术,让园区交通更有效率、更安全。

(图源:NBBJ)

第二点就是「互联互通」。

现在我们吃饭去餐厅、唱歌去KTV、工作去写字楼,每个地方做什么都有明显的功能规定。

「网络城市」里就打破了这些界限,打造了一个生活、工作和 娱乐 紧密结合的城市。

NBBJ的方案是通过人和一个多层立体慢行空间的互动来实现。

这个空间,结合了高 科技 人工智能系统,从北到南以折线形式贯穿整个园区。

因为它在不停移动,等它移动到我们附近,我们就可以享受其中的服务啦。

(图源:NBBJ)

最后一点是「可持续发展」,这点大家不陌生了。

NBBJ野心不小,想把「企鹅岛」设计成一个自给自足的有机生态系统。

建筑的屋顶面有光伏发电太阳能板覆盖,还有传感器监测环境和溢流情况。

园区内设置了水收集系统,管理和疏导地表径流与溢流,各种绿化植物在园区也是随处可见。

(图源:NBBJ)

其实把,国内「盖楼狂魔」不止一家,互联网大厂对「盖楼」的热衷程度不亚于房地产商。

前面小雷提到的阿里巴巴,就被人戏称为「杭州最大地产商」。

上到一线城市,下到三线城市,哪里都逃不过阿里巴巴的地产买卖。

还有媒体算过,阿里巴巴全国盖楼的面积全都加起来,开发面积甚至比很多中小开发商还要多。

阿里巴巴杭州总部大厦,长这样,一看就透露出不便宜的气息。

阿里巴巴对面的大厦,就是江湖人称「猪场」的网易设立的杭州研发中心。

造型中规中矩,比不上对面的阿里巴巴大厦。

不过总建筑面积13.5万平方米,花的钱自然也是少不了的。

(图源:)

这两年,互联网大厂买地盖楼已经快成为业内共识了。

小米10周年演讲时,雷军就提到了在北京买地盖楼的事儿。

建造小米 科技 园花了雷军52亿元,当时还上了热搜。

大厂的花钱盖楼确实是大手笔,前有雷军52亿元,后面B站和美团这就跟上了。

去年11月,美团也花了65亿,在上海杨浦区买下一块地,用以建设新上海总部基地。

今年1月,B站就花了81亿,买下了上海黄浦区的一块地,据说是要建设自己的总部大楼。

这笔钱可是相当于B站2020年三季度合计营收了。

互联网大厂热衷买地盖楼,除了给员工居住和办公,其实还有别的原因。

最近几年,风头最旺的行业就是数字经济和互联网技术了。

杭州之所以能有今天互联网中心城市的地位,和阿里巴巴的成功是密不可分滴。

阿里巴巴的发展,在很大程度带动了周边其他互联网 科技 公司。

大厂之所以能被叫大厂,那就是因为它各方面都足够大。

除了能带来更高的税收、更多就业和消费机会,还能促进城市经济转型,提升城市整体实力。

所以吸引了一家大厂,既能提高GDP,又能带动其他中小厂,简直是一举两得呀。

地方政府当然就很乐意顺水推舟,提供政策优惠,吸引大厂进驻啦。

而足够多的钱或者土地,对大厂来说,诱惑还是很大的。

所以当大厂要买下这么大的一块地,那妥妥是没啥问题的。

总的来说,互联网大厂买地盖楼,其实是和地方政府相辅相成的结果。

随着互联网企业的崛起,小雷觉得,未来大厂买地盖楼应该不再是啥新鲜事了。

而身为打工人的我们,害,看看热闹就好喽。

“腰带”地标藏了多少互联网巨头的“糗事”腾讯滨海大厦(下)

建筑外观是分辨美与丑的第一印象。现在的腾讯滨海大厦已经建成并且投入使用, 两个塔楼通过三个不同空间位置的连接体“捆绑”成为一体,但这个明显的外观特征似乎并不被大家认可,被很多网友戏称为“大腰带”

在2015年的建筑畅言网“中国最丑建筑评比”中,腾讯滨海大厦曾以2万票高居第六位!虽然最后并没有入选,但我们依然可以看出,滨海大厦的建筑造型的确富有争议!

恐怕这一点也同当年“别扭的大裤衩”一样!滨海大厦通过连接体形成整体,央视大楼则是通过环形建筑本身,还记得“媒体环”吗?空中的环形横向挑出其本身就是一个连接体。

但不论是哪种方式,对于高层建筑的两个塔楼来说,最核心最重要的就是连接——两座塔楼的办公人员通过哪种方式来进行连接?

在前一期大疆总部的“空中天桥”其实是一个无人机的实验场,排除外在因素比如规划限定等影响外,大疆总部两栋建筑之间的连接性实际上是比较弱的。

相比之下,腾讯滨海大厦则非常强调联系,当然这一点也和很多人说的那样,它比较符合马化腾后来一直在讲的腾讯的定位。马总说腾讯公司的未来就是做互联网界的连接体,比如用户与供应商的连接,产品研发与公司之间的连接等等。

众所周知,腾讯起家靠的是QQ,而QQ本身就是一个通讯工具,所以,连接连通的属性正是腾讯这样的互联网企业所需要强调和表现的!

NBBJ的设计也充分考虑了腾讯的这一企业特征,因此设置了三个空中联系,同时使得整个建筑形态变得非常丰富。

两个塔楼实际上并不是平行的,同时连接体的处理也从不同角度进行对接,底部的叫做文化连接,中部的叫做 健康 连接,顶部的叫做知识连接。虽然这是一种设计理念、创意噱头,但实际上可以针对三个空中连廊去设置不同的功能,比如文化交流、 体育 运动等不同类型。

如此,整个建筑的造型就确定下来了,但是这个三个连接体实际在结构上还有特别的作用。

两个塔楼的高宽比例关系并不是非常理想,换句话说,这样的高宽比并不稳定。深圳的抗震等级要求并不低,从抗震的角度上说,它需要通过连接来维持两个整体的稳定性。

因此在三个不同层面有三个连接体将两座塔楼牢牢地固定在一起,从结构上来说这个连接体也是非常重要的。

这个连接体可不是一种外表的装饰,它还是大楼施工时的连接体,在结构上起到了一种相互拉动的作用,保持了整体的稳定性。两个塔楼一高一低也形成了一种很好的错落感。

所以从形态上来说,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这栋建筑的。除了一般总部大楼常规化的办公功能以外,在对员工人文关怀这方面,腾讯做的比大疆稍好些,滨海大厦内部设置的空中跑道、几层楼高的攀岩墙、还有健身房、餐厅等不同类型的公共空间,可谓应有尽有、功能丰富!

大疆总部可能也有这些交流空间,但两者的表达方式却大不相同,大疆是很酷的 科技 感,腾讯则是更亲切的温馨感。 我们很难去评价哪一种更好,因为两者体现的是不同的企业文化。

当然从功能的角度,我们可能还看不到腾讯的这种“创新精神”,因为这只是形体上的。

在央视纪录片《创新中国》中腾讯滨海大厦是一栋聪明的大楼,腾讯的研发团队研发了一个可以控制整座大楼的智能化系统。

简言之,当一个用户或者一个访客进入这栋大楼,可以通过脸部识别进入大楼,这位用户是哪个部门或他要去哪个部门,他在哪层办公,大楼的系统中就会聪明地为他叫来电梯,并且直接送达至楼层。所以,腾讯滨海大厦的电梯里是没有按钮的,需要通过手机来约定你要去到哪里。

再比如,如果办公人员要去会议室开会,那么会议室的智能系统就会根据参会人员的人数、实际到达人数,以及当天的天气情况来调节会议室的灯光亮度、室内温度等各种舒适度标准。或者在会议结束后,在你到达自己的独立办公室之前,空调会把诸如光线、温度等全都调整到位。

智慧又神奇的滨海大厦,通过其内部的一套智能系统,通过很多个不同位置的摄像头对大楼内的人类行为进行识别、跟踪,有时甚至比我们自己更了解真正的需要,聪明的大楼达成了人们所有的办公需求。

而另一面,遍布大楼如此多的摄像头,又让我想起一部美国电影《鹰眼》,太多的摄像头形成了一个看不见的天网,但它又无时无刻地监视着所有员工的一切活动。

员工想在工作中开个小差,扯点闲篇儿,聊聊跟工作无关的家长里短,估计老板的表情就非常不美丽了!因为无处不在的摄像头在无形之中让人产生一种心理上的压力。

腾讯滨海大厦不仅体现了先进的智能技术和企业特征,而且在建筑节能方面的表现也非常优秀,比如北塔的玻璃幕墙是锯齿状的,而南塔的玻璃也进行了特殊的处理。总体而言,腾讯滨海大厦基本能与世界水准接轨,这一点没有任何问题。

然而,现在国内的这些企业总部,包括这些 科技 巨头新建的写字楼办公楼等,客观地讲,整个设计水平和建造水准基本上都能与世界标准看齐。

但是在一些资料中提到,国内很多的 科技 公司的大佬在找这些国际顶尖的设计公司为其进行设计的时候, 大佬们却并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! 他们说的最多的是:那个硅谷的谁谁谁,他的企业是什么样的,我们就要什么样的!

显而易见,我们并没有太多自己的想法,而在央视纪录片中的一个镜头则更加有趣,一位主人公在他整个办公室当中行走的时候,表现的是他这种创新的精神,但是当你看到他走过办公室隔断的时候,你又突然间会觉得隔断整个的风格其实真的有点老土!

这就反应出国内很多 科技 企业共同存在的一个内外反差极大的现象,在建筑外观、智能系统、装修设计上,大家都特别想把自己提高到一个高水准,即使现在我们也都能做到,但在现代化写字楼内部办公家具的风格、样式等选择配置上,却依旧停留在十年前的水平

当然,要想达到高度一致的内外匹配必然还存在一个过程,我们也应该相信随着整个 社会 水准的不断提高,未来在这方面我们也会越做越好!

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,希望对你有用



评论